“国培计划(2019)”——河北省乡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第四期)
发布时间:2020-01-06 查看次数:
小学语文班简报
主办单位:邢台学院 第4期 2019年12月18日


12月14日,北京华樾教育研究院师训专家、特级教师毕英春老师给学员们做了《统编教
材下的大单元教学》主题分享,毕老师以一个个精彩的课例,解读了何为大单元教学,让学员们明白了大单元教学的内容涵盖了教材本身的内容,拓展的美文,以及整本书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毕老师以课堂教学展示的形式讲解集体备课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邀请培训老师亲身体验,台上台下的教师积极互动,大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到大单元教学集体备课的实效与乐趣。


12月15日,济南高新区丰奥嘉园小学校长王希锋以《“单元整合式”小学语
文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为题进行了分享,他告诉大家要聚焦大单元目标,分梯度确定每课时的目标,既要抬头看路,又要脚踏实地。定课时目标不能按照教学参考书照搬照抄了,目标一定要明确、还要具有可检测性,做到当堂课当堂清,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每节课都受益,能力都提高。还要融合毕英春老师的大阅读教学,去整合更多,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2月18日,参训学员来到邢台市追光小学进行观摩学习,聆听了梁宏志董事长和胡海霞校长的分享,从“百年的追光,大家的追光”的办学理念,到“以学生为中

在文本中寻芳觅幽,于读书中感悟成长
张家口市桥东区器重小学部 崔秀霞
今天上午听了周敏教授的培训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知识的轻薄,解读文本的肤浅。周教授的培训可能不及前面有的专家运用感情充沛,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人,但是她的讲座从周国平老师的话语“一切有效的阅读不只是接受,更是自我发现,是阅读者既有的内在经历的被唤醒和继续生长。”一点一点娓娓道来,如一泓山泉,明澈清澄,缓缓流淌,一直流到我的心里。 原来,我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只是关注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相关代表作……即使想到以此为主题的文章、名言、资料……但对文本解读欠缺章法,没有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深挖文本,没有跳出文本上升到文本与生活,与文化,与自我成长的层面。 今天周教授的培训带着我们追文字之根,溯文本之源,真正发现文本细读过程之中语文之大美。
如果说上午周教授的培训如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我的心扉,那下午关于“以读为本,聚焦语用――部编版语文教材一体化阅读”的培训又给我的心中植下一棵“部编版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大树。从根“小学语文学习目标”到叶“已读为核心,六块内容”分条缕析讲的清清楚楚。
周教授妙语连珠,侃侃而谈,每一句诠释都那么到位,都能说出出处和依据。每一种方法都体现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让人眼前一亮…… 听完培训,袅袅之音还仿佛萦绕耳边“言而无文,行之不远。”“部编版教材主治读书少,兼治不会教。”“从生命出发,靠文字抵达。”……佩服周老师的学识怎么这么渊博?逻辑竟然如此缜密?思维为何这般深邃?――“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是读书!是孜孜不倦的读书!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读书!我在佩服之余反省自己,读书是要一辈子做的事情啊!
《以读为核,聚焦语用——统编教材一体化解读》学习心得
石家庄市长安区沿西街小学 刘萍
今天聆听了湖南师大文学院周敏教授讲的《以读为核 聚焦语用——统编教材一体化解读》,受益匪浅。周老师结合语文中具体课文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
周老师讲到如果把统编教材的特色归结为一句简单的话就是:以读为核,聚焦语用,言语智慧靠读积淀。言语智慧是靠读积淀而成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就开始融入了多元的阅读方式,包括“日积月累”的图配画诗文记诵,“和大人一起读书”的绘本亲子阅读,“快乐读书吧”的活动设置。还有“连环画”课文,只是难字标音,具有故事情节的图画配合文字,有意引导学生回读、猜读,连滚带爬地去读书。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读书,在阅读中学方法、培语感、涵语素养。让学生多读,多积淀,自然形成语感。比如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300字,让学生多体验,多参与,多感悟,并乐于表达出来,体会到学语文的快乐,感受汉语之妙。树立单元教学意识,每个单元落实一个点,帮学生建构小学应有的语文素养。
周老师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际,着重于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老师们的教学明确了方向,培训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学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作为语文教师要用好用足教材本身,必须通读一至六年级的教材,吃透教材,整合教材,制定出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案,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教师要灵敏地捕捉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点,由单篇文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以点带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平时的阅读积累多么重要,要让学生多读,教师首先要多读,博览群书,站立于课堂,才会有温度,有底气,才能轻松自如驾驭课堂。今后我在教学中还需反复学习,实践,反思,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架起语文课的桥梁
沧州市新华区教师发展中心 白茹
王希锋校长上课伊始就引导我们思考:自实施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方式和课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改要改什么?是要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吗?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改变学生“学”的方式,最终是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只有教师改变“教”的方式,才能带来学生“学”的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在教学上,一是要由只关注“教”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二是要由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思维发展”,即教学不是“教了学生什么”,而是“发展了学生什么,学生学了什么”;三是要由“无效教学”转变为“有效教学”,由“低效教学”转变为“高效教学”。这也就是“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指导思想。也是今后我们教学中所应采取的方式。我们要学习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课程体系,在整合课程与学习资源的基础上,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架起了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架起了积累与运用的桥梁,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减少教师教学的盲目性,让语文教学也像数学教学一样每单元、每节课、每个活动都有明确且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目标任务,让语文教学简单、明晰,从而实现教师少教和学生多学的效果。